果殼智能圓表的投影面積為50mm*45.9mm,厚度更是達到17.5mm,我一度認為G-Shock GW-3000已經很厚實了,但在果殼智能圓表面前還是甘拜下風,而三圍參數也註定這塊表更適合男性的手腕,女孩子伸出戴着果殼智能圓表的手腕出來貌似就太壯觀了點。
果殼智能圓表標準版和果殼智能圓表Pro版兩者的區別並不大,後者的電池續航能力略強一點,官方標稱為18天極限待機和一周正常使用,前者為15天和6天,另外Pro版多出一個心率監測功能,這些差距讓Pro版的價格達到2499元,比標準版多出500元。我有幸先後使用過這兩個版本,其實使用區別並不大,相反倒覺得採用黑色塗層的標準版要更耐看一些,而後來拿到的Pro版的金屬本色質感看上去是不錯,但入手之後其搭配皮質錶帶輕飄飄的手感則讓我大呼不爽,死纏濫打問果殼的朋友要了一根金屬錶帶加了配重,才在整體上消除了這種感覺。
個人建議還是選金屬錶帶好些,一來大一點的重量能讓人感覺更像在戴錶,另一方面則是出於耐用性考慮,皮質錶帶過上1~2個夏天之後的酸爽,你懂的。不過今天和一位朋友聊起這塊表,他又特別鍾愛皮錶帶,蘿蔔青菜咯。
作為有嚴重充電強迫症的人,重點說說果殼智能圓表的電池續航表現。最開始拿到的標準版是百分百的工程樣機,只有現在拿到的Pro版才是正式銷售版,才有資格談這個問題。周一上午充完電開始計時,全程開啟計步器,中間差不多每天短時間連接Wi-Fi下載軟件,短時間用用軟件,到周五下午三點半的樣子,系統提示電量達到35%,並自動開啟“超級省電模式”。
就此我詢問了果殼的工程師,得到的答覆是可能手錶電池的放電曲線還要調整神馬的。不過總體來看,對於這樣一塊採用全液晶屏的智能手錶來說,約一周不用充電,當個智能手環使用已經相當不錯了,反正對我來說我表示是可以接受的——總之對比Apple Watch宣稱的18小時好多了。
是哪些因素為果殼智能圓錶帶來如此長效的電池使用時間呢?1.雙屏的使用。果殼電子早期是做Bambook電子書閱讀器的,所以在E-Ink電子墨水屏和低功耗元件的使用和技術等方面上有着豐富的經驗,用極為省電的電子墨水屏作為計時待機屏,只有使用的時候才點亮1.26英寸320╳320分辨率的TFT屏幕,對延長電池續航是有着莫大的好處的;2.大容量電池的採用。果殼電子官方宣稱果殼智能圓表的電池容量是當前同類型產品中最大的,具體參數我沒拿到,就姑且作為原因之一吧;3.系列電源管理優化。官方宣稱這塊表的系統級電力優化多達157項,一一羅列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就拿我體會最明顯的一點來說吧。
之前使用標準版時,如果手錶連上Wi-Fi,電力消耗之大如尿崩,短短几個小時就洗白,讓人猝不及防,而到現在的軟件版本,加入了Wi-Fi功耗智能優化功能,如果一段時間Wi-Fi沒有數據交換,手錶就會自動關閉Wi-Fi網從而大幅度節省電力,這一點是絕對要點個贊的,因為Wi-Fi模塊的胃口之大,對手錶手環這些小電池幾乎就是災難。只是個人使用體驗與官方標稱時間還有差距,也許和使用環境有關,有這種差距很正常,另外隨着ROM的進一步優化,相信電力表現還會更進一步。
關於果殼智能圓表的功能,我不打算說太多,對我個人來說,用得最多無非就是計步器、心率偵測和計時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其他的功能,比如手機信息提醒,如果你的微信使用比較頻繁,那麼果殼智能圓表的振動提醒除了會震到你手腕發麻之外,對電池續航能力也是個不小的挑戰,而不開振動的話,提醒的效果倒還不如手機本身給出的提示明顯。本文截稿時,果殼智能圓表應用市場中大約有19個可供安裝的應用,而官方承諾應用的數量會以每兩周約5個的速度增長(錶盤則是每周5個),到底何時會出現讓我完全心動的應用呢?不過這也看出來,果殼電子是希望自己的手錶能獨立於手機存在,成為用戶身上一個功能齊備的數碼產品而非附件。
錶帶算是手錶的面子之一,智能手錶也不例外。果殼智能圓表的錶帶我用過三款,兩款皮一款金屬,前後兩代錶帶的進步個人大讚,特別是在材質的柔軟度與佩戴的舒適度上,完全就是天壤之別,只是錶帶的表扣部分還是做得太大,精緻感有所不足。金屬帶就不說了,個人對錶帶的偏好是:金屬>塑膠>皮質。
登錄 | 註冊 參與評論